环球热门:唯一特效药唯铭赞即将退出中国 罕见病人遭遇“罕见时刻”
2023-06-11 08:21:36 来源: 华夏时报
关注河南热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梦圆 于娜 北京报道


【资料图】

“黏多糖贮积症很特殊,算是罕见病中的超罕,每一个型都有单独的药物,不能混着用,目前粘多糖IV型在国内有百人左右,我们中心有13个家庭,领到药物后当时就注射了,所以不存在囤药的问题,目前除了唯铭赞之外,没有别的替代药物,没药物就只能接受现实。”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的负责人郑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近日,罕见病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患者唯一的特效药即将于中国退市的消息引发关注。《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邮件联系制药方百傲万里制药,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经多位粘多糖罕见病患者确认,唯铭赞即将在中国退市的消息属实。这意味着,在尚无替代药品的情况下,若该药退市,我国的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将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

神州细胞海内外商务总监来延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救命药退市的核心原因是不赚钱,这些药要么用量不大,要么价格不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不赚钱的自然就会选择退市。

退市

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可分为I,Ⅱ,Ⅲ, Ⅳ,Ⅵ, Ⅶ, Ⅸ型等7种类型。患者由于体内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活性减低,黏多糖不能被降解代谢,最终贮积在全身细胞内,从而引发面容异常、神经系统受累、骨骼畸形、肝脾增大、心脏病变、角膜混浊等症状,进而累及体内多器官衰竭并危及生命。2018年,黏多糖贮积症被收录于《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

“黏多糖贮积症算是‘超罕’,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少有完全治愈的病人,即使采用酶移植成功,之后可能还会面对各种身体的病变,会有各种问题,所以吃药做酶替代是最安全的方式。这种人工合成的酶在体内的表达周期很短,大概一周左右就会被身体代谢掉,所以每周要打一次,虽然这种药不能治愈病症,但是可以缓解粘多糖在内脏的沉积,进而对疾病的进程产生积极影响。”郑芋向本报记者介绍道。

郑芋提到的这款药,正是即将退市的唯铭赞,由美国百傲万里制药生产,2018年11月,作为目前唯一一种适用于黏多糖贮积症IVA患者疾病缓解的药物,唯铭赞入选了我国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2019年通过优先审评通道获批于我国上市。

然而,对患者而言,要用上唯铭赞并不太容易。

唯铭赞在中国的定价为7500元一支(5mg),随着患者体重的增加,用药剂量还会递增。“端端25斤需要5瓶的量,每周费用是37500元,一年费用是195万元,需要终生用药。”患儿端端(化名)爸爸对本报记者说。

作为高值药物,唯铭赞曾出现在2021年的医保谈判预选名单中,但最终谈判失败,2022年未参与医保谈判,因此目前该药仍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只纳入了部分地方医保及惠民保。

2021年,唯铭赞以46万元/年的价格与成都医保达成合作,后续与江苏省医保达成合作。另外,药方为中国其他的自费患者提供赠药的优惠政策,据患儿家属介绍,百傲万里在国内执行赠药政策,患者实际付费在50万元左右。

赖以生存的药物如今却被曝退市的消息,药品生产商百傲万里制药此前曾回应媒体称,“复杂的市场准入规则使得药物的供应不可持续,特别是在罕见病治疗方面。尽管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尽了最大努力,仍然没有促使唯铭赞进入医保报销体系,我们决定不再续签该产品的进口药品注册证。”

记者查询发现,根据我国药品进口备案规则,进口药品必须凭借药监部门发给的“进口药品注册证(IDL)”才可在我国境内上市流通,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而2024年5月,正是唯铭赞在中国的IDL到期的时限。

一位接近药企研发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救命药选择退市可能是因为生产商面临成本高、利润低、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导致无法继续生产和销售该药品。此外,可能还存在监管审批、质量问题等因素影响药品的上市和销售。

困境

显然,一旦唯铭赞退市,在尚无替代药品的情况下,国内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唯铭赞是生物大分子药,仿制很难,而且印度市场我打听过,虽然百傲万里委托印度第二大药厂CIPLA代生产一部分药,但定价权在百傲万里手中,价格1100美元一瓶(5ml)。现在没药了,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接受现实。”端端爸爸对记者说。

根据《诊治共识》,目前针对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的治疗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非特异性治疗,即“对症治疗”,哪里出问题治疗哪里,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症状较轻时,患者可以通过佩戴一些肢体矫正器具,进行保守治疗,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就在对应科室做手术,但是,由于一些患者有颈椎不稳定、气道扭曲、心脏疾病等并发症,手术风险较大。

除了用药之外,想要真正改变患者体内“黏多糖沉积”的状况,还可以通过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据郑芋介绍,移植分为骨髓移植和脐带血移植两种方式,年龄越小,移植的成功率越高,不过目前在国内仍然属于风险最大的治疗方式。

郑芋告诉记者,“移植的话,每个病人情况不一样。IV型的患者智力很好,移植又需要时间,所以好多人不太愿意冒风险去移植。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基本上专家都是一致认为移植是没有效果的,但近这两年的移植技术也提高了,可能尝试移植的人也比较多,目前没药的话,一些患者可能还是会选择移植的方式来缓解病情。”

“有时候也会抱怨命运不公,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考虑用药和治疗等现实问题,没有那么多心思去埋怨。我们只有期待能持续用上药,延缓病情恶化,为以后医学进步研制出对骨骼改善的新药创造时间条件。”患儿端端爸爸说。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责任编辑:hN_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