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健康养生 > 健康资讯 > 正文
全球热议:小城生活的未来有想象空间,《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发布,中小城市健康水平与大城市差距逐渐减小
2023-02-22 22:00:42 来源: 华夏时报
关注河南热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2月21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等联合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研究成果显示,从总体趋势上看,全国近三年城市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中小城市组城市健康水平增速较快,与大城市组差距逐渐减小。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是围绕“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目标要求,开展的持续性的城市健康水平第三方评价工作。自2020年3月工作启动以来,“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已连续三年发布多期成果报告,《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首次实现对中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


(相关资料图)

据《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评价结果,在核心格局方面,大城市组京沪杭宁深引领全国;中小城市组湖州、衢州、威海、黄山、本溪位列前五名;区域格局上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健康水平优势显著。

“相较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的健康行为、健康产业以及健康效用目前仍然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长聘教授黄存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然而,中小城市普遍在健康环境水平上表现优异,位于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在健康服务和健康设施上也具有很高的优势。

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健康水平领先

发布会上,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博士介绍了《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研究成果。大城市健康指数整体优于中小城市,但中小城市指数增速较快,二者差距逐渐缩小。近三年城市健康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补足落后城市的短板。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年评价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大城市为引领级和优质级城市,且无追赶级城市。从城市排名来看,城市健康水平领先城市多为东部或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位列大城市前五名。从地理分区来看,东部地区大城市平均分数第一,为64.78分;东北地区大城市的三年增速第一,达2.63%。

半数大城市健康服务、健康设施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在健康服务方面,北京市和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地区城市健康服务水平较高,优势在经费保障。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优势在基本医保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北京市、长江中游地区城市优势在人均政府卫生健康支出费用。但其他大城市组城市的经费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人均政府卫生健康支出费用方面。

大城市组健康环境、健康效用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大城市组健康环境指数呈现“南高北低”,健康效用指数呈现“东高西低”。在健康环境方面,形成地域差异的主因是空气质量,尤其是空气重污染天数,北方地区问题突出。在健康效用方面,存在地域差异的主因是居民体质达标水平。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年评价结果显示,仅6%的中小城市为优质级城市,无引领级城市。其中优质级城市14个,占比6.7%;平均级城市133个,占比63.3%;发展级城市47个,占比22.5%;追赶级城市16个,占比7.6%。

从城市排名来看,城市健康水平领先城市多为东部城市,湖州、衢州、威海、黄山、本溪位列中小城市前五名。从地理分区来看,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平均分数第一,为62.65分,且增速第一,达3.06%。

健康服务、健康设施处于良好及以上的中小城市约占20%。中小城市健康服务水平、健康设施处于良好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1.43%、17.62%。

在健康服务方面,部分中小城市健康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多分布在华中和华南地区,短板在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在健康设施方面,东北地区大部分中小城市健康设施水平相对较好,西南地区部分中小城市相对落后,差异主因在社区健康设施建设。

在健康行为方面,表现较好的中小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中小城市运动习惯水平表现较差。

提升中小城市健康水平路径

受房价、空气质量、流行病、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中小城市和乡村生活,其中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大城市周边县城的通勤族。

“人口的流动会为城市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伴随着城市生产力提高,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产业与设施建设水平也会得到提升。”黄存瑞认为,例如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养老保健以及体育锻炼设施的普及,这些维度的提升都会对中小城市的总体健康水平带来明显的促进。

不过,他也指出,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本身会引起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大规模的生产与工业化也可能会污染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城市中的人群健康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指出,2018年以来,大健康产业企业数占比逐年增长,且增速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此外,大健康产业投资规模稳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从大健康企业主体数与增速来看,优势产业主要有医药、医美、医疗、园林绿化等,部分基数低增速高的方向也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年评价结果,中小城市缺乏健康产业、健康行为水平表现优秀的头部城市。大部分中小城市健康产业、健康行为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在健康产业方面,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健康产业水平相对落后。

重视中小城市的健康水平应提上日程。黄存瑞认为,地方政府是提升城市健康水平的重要驱动因素,需要树立健康融万策的意识。对城市中可能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类因素需要进行梳理,让所有利益攸关方参与到改善城市健康的跨部门工作中来,集中力量优先解决重点问题。

其次,重视推动城市环境与城市健康的协同治理。促进环境与健康的协同发展,不仅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有所帮助,也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存瑞表示,提升城市健康水平的方法体现在各个方面,不存在绝对的模板式解法。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发挥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例如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产业发展以及功能定位等,实现健康城市建设的差异化发展。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责任编辑:hN_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