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健康养生 > 健康资讯 > 正文
速看:三伏发汗祛湿 不可过度
2022-08-03 08:48:30 来源: 大河健康报
关注河南热线

□记者张保富文图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高温容易伤津耗气。加之近期水汽上腾,阳热下降,不少人被湿邪侵袭。“百病皆由湿作祟”,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中,湿邪最易反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人认为夏天大量出汗可排湿排毒,结果大量出汗后身体却出现不适。那该如何正确祛湿呢?

治疗上焦湿气宜微微发汗

近日,市民刘女士因出汗过多导致气血两亏、浑身无力,前往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就诊。“她听信了所谓的‘空调有害论’,认为夏天出汗可除湿、减肥,于是让自己大量出汗。”该科室副主任李欢介绍,凡事皆有度,过度出汗会耗阴液、伤阳气,对祛湿邪有害无益。

现正值暑季,加之雨水较多,人体的确容易感受外在湿邪。加之天气炎热时很多人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而成内湿。

李欢说,当湿邪在表,可用发汗法解之。微微发汗是治疗“湿在上焦”的重要方法,“风湿在表”用微汗法治疗同样效果显著。但该法讲究中病即止,最忌发汗太过。

中医不仅用药物发汗,还用浴法、蒸法、熏法、推拿、饮食及运动等方法发汗,多能汗出邪去。但体质虚弱、严重失血、吐泻失水或阴虚之体者,当慎用汗法。

此外,湿在中焦,宜健脾燥湿,治疗上主要以理气、健脾燥湿为主。湿在下焦,则宜清利渗湿,用药以利小便为主。

中医辨证多种方式可祛湿

李欢表示,中医中药拥有丰富的祛湿经验,如湿气留滞在胃肠,表现为腹泻,可用附子理中丸;湿气流注于脚足,发为足痛,可用鸡鸣散;湿气黏滞在关节,以关节疼痛为主,可用木防己汤加减。具体来说,祛湿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祛湿化痰。祛湿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药物去除痰湿,适用于脾胃湿困、湿蕴化痰、上阻于肺所致的咳嗽、哮喘、痰多色白、头晕身困、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苔腻浊等。代表方剂有二陈汤、杏苏散等。

益气健脾。湿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去除多余的湿气后还需养脾胃。益气健脾法是运用甘温或甘平药物,适用于湿浊阻滞日久、脾肺气虚所致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恶风、眩晕耳鸣、咳嗽胸痹、大便溏软、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舌苔白腻等。代表方剂有六君子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

此外,三伏贴和艾灸也是祛湿的好选择。三伏贴以辛温散寒药为主,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分别在三伏的各个时期将药膏贴于对症穴位,可达祛寒通阳、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则是借助艾火的温热和疏通,作用在对症的穴位上,也可很好地祛湿化浊。

责任编辑:hN_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