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症结” 让患者免受过度医疗侵害
2022-03-16 08:09:4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关注河南热线

在“3·15”国际消费者日来临之际,丁香医生微博视频号以“如何破解宫颈糜烂骗局”为焦点,探讨过度医疗话题,引发大量网友跟帖热议。有网友留言称,“宫颈糜烂是病,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宫颈癌”这一说法,是多年来困扰女性的魔咒。也有网友列出其他容易出现过度医疗的疾病和检查项目,对过度医疗催生的问题感到担心。

医疗的合适程度,可分为过度、适中、不足三种。目前大城市中医疗不足比较少见,过度医疗则普遍存在,成为“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治理好了过度医疗,医疗行为就会变得适中,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导致过度医疗的原因很多,假如不进行分类施策,就可能因“药不对症”而影响效果。

最常见的原因,是借过度医疗逐利。把“宫颈糜烂”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用耸人听闻的口气描绘成难治的、可癌变的疾病,这是利用患者的知识盲点和恐癌心理牟利。术中加项加价,则是乘人之危,赚取黑心钱。将适用于癌症确诊患者明确是否存在转移病灶的PET-CT检查,当作“查癌神器”纳入正常人体检项目,则是企图通过技术滥用获利。开大处方、做大检查、超量使用昂贵耗材等,均属利益驱使之下的过度医疗。

有些过度诊疗,则是医生经验不足和缺乏担当所致。比如漏诊误治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一旦如此,患方提出“当初为何不做某项检查”“这种治疗为何没有进行”等质疑,或将置医生于有口难辩的境地。有些医生出于自保,或因没有太大把握实施精准医疗,就会使用“拉网式”检查规避风险,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也会贪大求全,宁可过度,也不愿遗漏。

管理手段欠妥,也可导致过度医疗。比如“药占比”高了,既可通过减少用药来降低,又能通过多做检查来平衡。检查阳性率低是过度检查的体现,却可通过多做事先明知阳性的检查,使指标变得好看,防范过度检查的手段,又导致了过度检查。医保基金实行年度限额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减少浪费,但通过做自费检查、开自费药品来应对,患者个人负担反而加重。

治理过度医疗,需要分类施策。加大打击力度、疏通患者投诉渠道等,是治理逐利型过度诊疗的有效手段。但对因缺乏担当所致的推责型过度诊疗,反而会让医生更加不敢作为。对于推责型过度诊疗,可通过明确诊疗路径、推动医患共同决策、推出更多医疗责任险等措施应对。

治理过度医疗,还要有超前意识。使用标准术语和统一名称,是病历共享与结果互认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术语和名称统一,则可将“宫颈糜烂”等非规范用语排除在外,让借用这类骇人用语诓骗患者的做法难以为继。以按病种为主的医保多种付费模式,是治理过度医疗的好手段,这项改革也应加速推进。医保基金智能监管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后,不仅可发现明显骗保行为,还可对诊疗思路实施智能审核,识别不合逻辑或超出常规的诊疗,让隐性过度医疗也浮出水面。

推进医改、完善管理、优化技术等不同举措,虽然具有不同目的,但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即让医疗变得更适中。由此看来,治理过度医疗并非单纯为了扭转一种乱象,而是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的一系列综合举措,并且也可不断向患者释放治理红利,让费用负担持续减轻、医疗越来越贴近病情所需。

罗志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hN_0105